22. 第 22 章
几个时辰前,夏淮清离开客栈,闪身来到小镇的镇门之外,几只信鸽扑棱着落在他的肩上。
夏淮清将信鸽腿上帮着的小竹筒取下,竹筒内卷着一张小小的纸条。
纸条打开后,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字,一看就是出自纪令之手。
“师兄,九华派要诬蔑你与罗刹宗宗主狼狈为奸,并有图画佐证。联系不到你,为保你武林盟主之位,我已经将事实放出,避免九华派混淆视听。”
事实?纪令指的是什么?夏淮清眉头微皱。
这五大门派真是不死心,自从他当上武林盟主之后,这追杀一阵接着一阵,就没有停过。
纸条毕竟太小,里面也没有详说,夏淮清盯着纸条上的内容总有种不太好的预感。
镇门口处有着一个张贴各种榜的木架,通过木架伫立着一张木板,每当各个门派和官府有悬赏、通知等重要之事时,木板上就会张贴上榜单。
木架设立在镇子的门口处,也是为了来往的行人都能看到。
这个木架已经贴满了不同的告示,大大小小的都有。
便有不少人围着上面的告示观看。
夏淮清本对告示不感兴趣,看完纪令的纸条,便想回到明沅芷的身边。
围着木架的人群中传来一阵喧闹声,仔细看来,有一些武林打扮的人,拿着一沓写好的纸张和一碗浆糊走过来。
他们横冲直撞地撞开了围观的人群,也不管之前张贴的告示,直接用刷子将手中的浆糊直接抹在了之前张贴好的告示之上。
随后将手中的纸张啪啪两下,压在了浆糊上,将之前的告示盖了个大半。
之后他们也不管周围人怨气的声音,贴完就离开了。
剩下的人便围了上去看上面张贴的是什么。
“啊?武林盟主与罗刹宗女魔头竟然……”人群中传来唏嘘声。
这些稀碎的八卦声传到夏淮清耳中,夏淮清脸色一变,从远处向木牌上的告示望去。
只见那些人在木板贴了两张纸,其中一张是字,另一张是图画。
夏淮清的目光首先被图画吸引过去,那上面赫然是他在东宣城被明沅芷救的场面。夏淮清眉头紧皱,眼神冷了下来。
旁边的告示的前半段在控诉武林盟主夏淮清与明沅芷不清不楚、疑似内外勾结祸害武林。
到了后半段,告示的口吻一变,变成罗刹宗为了祸害武林,竟然使用计谋,先伤人后救人,意图迷惑武林盟主。
这后半段的口吻,太有纪令的味道了。
夏淮清冷脸看着告示上胡说八道。
这到底是谁画的?这告示若是被明沅芷看到,他又该如何解释?
周围人中传出来窃窃私语的声音,“不会吧,这图是不是贴错了。”
“是啊是啊,这明明是我前几天看的那本爱情话本的图,怎么又变成武林盟主和罗刹宗宗主了。”
“我还为他俩的爱情感动地落泪呢。”
爱情故事……夏淮清心神一动。
片刻后,信鸽再次扑腾着翅膀,向远方飞去。
贴在木板上的告示被一阵不知从而来的怪风给吹掉,只留下刚刚看过的人们在讨论。
等到夏淮清回到客栈,就看着明沅芷冷脸站在窗边,用帕子掩着下半张脸,望着刚刚富家公子离去的方向。
明沅芷在窗沿边盯着富家公子离开,确定富家公子不再对她进行纠缠后,才将目光收回来。
一回头,就看到夏淮清已经回到客栈中,手里还拿着一个包裹。
按理说她应该能感受到夏淮清的气息,也怪她太专心了,竟然不知道夏淮清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明沅芷心中闪过一丝不对,看着夏淮清在后面不知等她回身等了多久的样子,这一丝不对劲从心头闪过。
夏淮清不知在旁边看了她多久,他垂了垂眸,再扬起脸来,又是那个她熟悉的夏淮清。
“回来啦。”明沅芷对着他笑了笑。
夏淮清扬了扬手头的包裹道:“我准备好覆面的东西了。”
看到夏淮清有些开心的表情,明沅芷不禁好奇,覆面一般都是面纱或者帷帽,难道他还整出了什么新花样不成?
为避免隔墙有耳,两人回到了客房之中。
夏淮清将包裹打开,从包裹里拿出了——两个面具。
这两个面具大小不同,面具由一种暗金色的材料打造而成,从外侧看不出这是什么材料,只能看出这个材料蜿蜒起伏,形成繁复的花纹,这两个面具花纹相辅相成,一看就是一对。
明沅芷伸手将面具拿在手中,这面具看起来沉重,拿到手上倒是极轻。
短短几个时辰,如何弄来如此繁复的面具?
“这面具从何而来?”明沅芷问道。
夏淮清将面具从明沅芷手中拿出,走到她身后,将面具轻轻覆在她的面上。
面具两侧绑着红色的布条,夏淮清手指翻飞,将布条在明沅芷脑后打了个结。
看着明沅芷,夏淮清笑了笑,将一旁的铜镜拉到明沅芷面前,“看看怎么样?”
明沅芷从镜子中望去,这面具的形状竟然与她的脸部如此贴合,将她的上半张脸覆盖住,完美遮盖了她的样貌。
“我想着,若是仅仅覆住口鼻,定惹人怀疑,若是用帷帽,又会遮挡视线,对比试不利。正巧,我之前走镖的时候来过这个镇子,认识了一个打造面具的老师傅,他那里又正好有两个新的,我就买下来了。”夏淮清对明沅芷解释道,他拿起另一个面具,往自己脸上比划。
看着他的动作,明沅芷起身,学着夏淮清刚刚的样子将面具的布条在他脑后打了一个结。
夏淮清说的也有道理,明沅芷点了点头道:“这样也好。武林中面具多有门派传承之意,我们用面具覆面,他人定来猜测我们的门派,也能起到掩饰身份的作用,免得我们拿到藏宝图后被他人纠缠。”
见到一切都准备妥当,明沅芷道:“既然如此,我们明日就进嘉平郡。”
---
嘉平郡不同于小县小镇,这里极度繁华,人来人往,经商贸易极度繁荣。
嘉平郡内不能骑马,两人便先将马匹存放在了城外驿站。两人刚一进城门,就能感受到这里浓厚的武学氛围。
随便在一个路面小摊吃面的,看气息就是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
随便一个路过的人,可能就是某个门派的弟子。
光看这些人随身携带的武器,使刀、使剑、使锤的,各不相同五花八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yd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