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131 忽悠
就跟没料到到双城第一天就挨倭国人轰炸一样,春妮也没料到,黎先生作为教育部的副科长,正经的官僚之家,家里竟连摆一桌待客酒席的钱都张罗不出来。
现在是春妮到双城的第二天。
她坐在黎家客厅里的小沙发上,这间墙皮青砖裸露的小房子隔音不太好。
春妮听得很清楚,一墙之隔,黎太太拉着黎先生在低声说话:“我这里有五块钱,你让王妈先拿去在外边叫一桌酒席。”
“这……怎么好用你的钱?”
“这种时候,不要分你的我的了。顾小姐和区先生是安仔的救命恩人,你总不能救命恩人上门,请别人吃白水煮菜吧?你也是,日子不好过,直说就是,做甚骗我家里天天吃鱼吃肉,现在好不窘迫……”
“我也是怕你被舅兄家里……”
木门吱哑一声响,黎太太走出来冲客人抱歉地笑:“回来得匆忙,家里什么都没有,大家稍坐片刻,我已经叫王妈去叫了一桌席。”
春妮几人忙站起来劝:“这怎么好意思?原本就是我们贸然登门,给贤伉俪添了麻烦。”
事实的确如此,黎太太在旅馆歇了一晚上,按丈夫给的地址找了过去。春妮急着办事,打着双城人生地不熟,几人同去遇事好有个照应的旗号,护着黎太太一同到了黎家。谁也没想到,来后会是这样的尴尬场面。
黎太太果真贤妻良母,回来不到半个钟头,就勤勤恳恳操持起了家务。
然而这里也没什么可操持,黎先生现在住的是间平房,里外用竹帘隔开,院子里搭了个灶台,就是厨房了。里头情形不知,外头春妮带来的几个大小伙子在小板凳上一坐,将整个房子挤得无处下脚。
堂堂教育部官员就住这样的房子?也太……清贫了吧?
如果不是春妮身上无利可图,这时候通讯不便捷,她都要怀疑这两夫妇是故意装穷来套路她的。
幸而黎先生住的简陋,位置却不差。出了巷子往外头走一点,就是双城最繁华的街道,半个钟头后,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酒席上了桌。
黎先生穿长衫戴眼镜,是个典型的文人,他即使一家团聚,脸上的郁色也没有化开半分。但看得出,他受过极好的教养,仍是在热情招待妻子带来的客人:“各位请随意,不要嫌弃菜食简薄,现在双城……清妹!”
黎先生一声断喝,将趁大人不注意,钻进来偷肉吃的小姑娘钳制住:“不好意思,孩子不懂事,见笑了。清妹,快给客人道歉!”
清妹嘴里鼓囊囊塞着半块回锅肉,被噎得直翻白眼。
黎先生一迭声叫王妈,要她把孩子抱下去。
众人急忙
插科打诨,把这一段糊弄过去。
黎先生借坡下驴,挨个儿给男孩子们斟酒致歉,又叫黎太太照顾唯一的女眷。三杯酒下肚,气氛渐渐热闹起来。
春妮几人早看出黎家的困境,说了几句闲话,将话题不着痕迹地往这上面上引。
酒入愁肠,黎先生吐露了一点心声:“外人都说我们给政府做事定是个个富得流油,可现在政府要打仗,要征兵,还要买武器,能有一点钱勉强不死罢了,哪里有油水可赚?何况我们的薪水从五年前开始,就没再涨过了,薪水不涨物价涨。米珠薪桂,我们也是困锁愁城啊。
有黎先生这个政府公务员解说,众人这才明白,双城政府早就入不敷出。总统夫人领着家里人外出演讲几回,倒是带回来些许金援,然而这钱在银行里转了一圈,就少了一半。更不提底下的头头脑脑再过手一遍,真正能用到实务上的,十中无一。
而双城政府的支出中,军费毫无疑问是最大头。其他的,民政,教育,乃至警察部门都要倒退几里地为军费让路。当然,民政和警察有其他来钱的地方,唯有教育,不止来不了钱,反而还要想方设法往里倒填。
就连那些撤退到西南的大学教授都因为拨款迟迟不到位在饿肚子,他们这些小科员出身的吏员,能有口饱饭吃已经是老天爷不弃。对比路上那些倒卧而死的流民乞丐,就算政府时不时欠薪,勒勒裤腰带,也不是不能忍得。
在双城履职三载,黎先生哭穷早就哭得得心应手。他是政府公务员,没钱方显两袖清风,若是哪一日他眼睛不眨地办出桌满汉全席,才该提心吊胆,夜里盗汗难眠。
黎先生这话有几分真,春妮不好说。这年头的人戴着好几层面具,没个甚稀奇。
后头她带着李德三拿跑程序选址的名义跑了好几趟双城教育局……唔,的确是穷。
双城最好的建筑早叫流落至此的各方大员占得差不多,教育局的老爷们只能委屈窝在山上的一处红砖平房内,包括局长在内,拿粗陶盖碗装着点陈年碎茶叶,闷出一碗焦苦的茶香味,这便是局里唯一待客的饮品。
真正的穷是装不出来的。
双城不是茶叶产区,这类物资让倭国人把持拦截,层层加价之后,流散到双城来,普通人哪里喝得起。也只有政府采购,分到教育部一点茶叶梗,大家能勉强蹭一蹭光。
正因为穷,该有的孝敬更少不了。你上面又没有人,人家随随便便拿个“不合程序
春妮他们是正儿八经地在摸底,也是正儿八
经地准备办分校。
几个人白天找几个在码头边等活干的棒棒满城乱转
跟教育局相比教育部稍微光鲜一点但也是半斤八两。教育部食堂包饭白菜炒豆腐豆腐拌豆酱这就是普通科员的饭菜不过好歹有白米吃这点已强甚双城九成以上的人。
当年开战前后双城学校迎来一拨迁校办校的风潮时隔三年多这股风潮早就刮尽教育活动进入正轨每年拨款恒定而永久地……少。
好容易遇到一个又来迁校的哪怕没听过名头春妮他们也得到了教育部上下周到热情的招待。
政府每年拨款有限他们想多点收入自然要欢迎各方人士落地办校。从学校动迁到交通费用再到选址落地需要的资金可不少必然要向上面申请拨款支持。拨款就像汽车的润滑剂一般有了它才能让这些腹中寡淡脸颊凹陷的基层科员们开始丝滑般运动。
哪怕没有拨款他们能千里迢迢到这里办校肯定有另外的经费来源这也是额外之喜啊。
海城跟双城隔山隔水两边交通早就断绝电话也不通。春妮仗着两边信息不通张口就来:“租界租金一涨再涨巡捕杂捐救火费逼得人喘不过气。我们原先负责筹款的几位先生也不在海城学校实在办不下去只能谋求搬迁。只是动员需要时间我作为先遣军看能不能办个分校。”
总之就是没钱一切只能依靠国家依靠各位大人支持这样。
然后再说他们老师的教学能力“去年毕业的学生均已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是他们的入职证明您看看。”能自谋生路的都顺利毕业了不能自谋生路的全留在好多趣当木匠学徒或是在她的小吃摊打工所以就业率肯定是百分百这样。
又说他们学校高大上的科目:“机械系电气系印刷系工业设计系……”五花八门比有些大学的科系还多听上去个个也很实用。
再让李铁柱将他的木雕作品拿出来:“这是我们学生学了一年的成果您看看可还入眼?”
一套组合拳忽悠下来教育部上下都对春妮这一行人的印象加深了不少。
而且这个战前名不见经传的“江浦基础技能学校”学生在海城就业率竟能达到将近百分之百其中最优秀的学生还被英国人俱乐部选去作高级职员。英国人都看中的学校还能有不好?这妥妥是教育有方的好学校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yd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