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春日暖农田做学堂
本朝初建,太祖皇帝将立了大功的八大经商家族,封官授爵,御封为皇商。
其中金陵薛家主管丝织产业,专为宫廷供应织品和绸缎。只是后来薛家后继无人,也就渐渐比不上另外几家了。
在薛宝钗父亲去世之后,家中竟然再无支撑门户的男子。
之后薛姨妈在贾政的建议下,在内务府销去了这一差事。幸而薛家在江南地区和京城的其他产业也做得很好,薛家不至于彻底衰败了。
自从在贾政的暗中支持下,宝钗就揽过了家事。宝钗天生经商头脑,处事周全不说,眼光也很敏锐,她选定的一些生意,每件都赚钱。
一年多来,薛家的大小管事们,也都很信服薛宝钗。
新年伊始,宝钗正暗自找寻新的商机。可巧被黛玉提醒了一句。
倒也是一件小事,那日天气和暖,姐妹们在花园中玩耍。
黛玉的外衫不小心被横出来的树杈划破了一道。
黛玉当时便不太高兴,瘪嘴说道“舅妈才给我做的春衫,可是上好的浮光锦呢!”说罢,遗憾地摇了摇头。
“林姐姐别难过”探春安慰道“母亲那里好像还有料子,我就说咱们都很喜欢这种布料,去求母亲再为咱们每人裁两件,不就好了。”
黛玉又摇摇头,说道“倒不是很可惜这料子,只是舅妈一片心意,在我生辰时特特送我的,如今划破了,总感觉不是吉兆。”
宝钗从来不喜欢在衣服首饰上下功夫,她的衣物在姐妹中很是朴素。今日听了黛玉一句话,突然笑了出来。
“好个宝姐姐,我正发愁呢,你却拿我取乐!”黛玉跺跺脚,有些生气。
“好颦儿,别生气!”宝钗起身将两手搭在黛玉肩上,笑道“只是你一句话提醒了我一件大事,我才笑的。”
“什么事情?”黛玉问道。
宝钗摇摇头,故作神秘“以后再告诉你!”
黛玉哼了一声,又道“总是我白叫了你这些日子的姐姐,你又取笑我,又故弄玄虚,真不是好人!”
正巧王夫人与薛姨妈也来散步,便碰到了这个场面。
薛姨妈搂着黛玉,笑问道“谁惹黛玉生气了?让我看看,怎么脸都皱成这样了?”
黛玉头埋进姨妈怀里,从缝隙中看一眼宝钗,正与宝钗视线相撞,黛玉就故意瞥了她一眼。宝钗笑笑,并不辩解。
探春搂着王夫人手臂,凑到母亲耳边说了刚才的事。
王夫人笑笑,摸摸黛玉脸颊,说道“衣服不小心划破了有什么好担心,我一会儿就吩咐裁缝,再为你做两件,可好?”
黛玉抬起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那是舅妈特意送我生辰那日穿的,今日划破了,便觉得不太吉利···”
“净想些七七八八的,哪有这种说法呢?”王夫人劝道,“你若不信,便去问你舅舅,他总是知道一些奇奇怪怪的习俗。”
黛玉点点头,又想到贾政素日的劝慰,舅舅劝人总是用玩笑话来劝,让人只顾上笑,全然忘了忧虑。黛玉想到这里,不觉笑出了声。
“这不是又好了吗,三丫头还让我和你道歉,我却知道你并没有生气。”宝钗挽住黛玉手臂,又在她额头轻轻点了一下。
“怎么不见宝玉?”王夫人笑问。
姐妹三个闻言相视一笑,探春说道“昨日诗社二哥哥又落了第了,我们罚他抄佛经,一天都不许出来玩!”
黛玉宝钗听了,便靠在一起笑,看王夫人反应。
王夫人点点头,说道“很该如此,宝玉性子跳脱,也应该抄些经书磨练磨练。”待又要说时,被薛姨妈打断了。
薛姨妈笑道“姐夫前儿还说呢,纵使不让宝玉读书考学,他的性子也需要磨练,不然总是知难而退,以后什么事都做不好。”
薛姨妈说罢,又道“姐姐,我记得可清楚?”
王夫人一笑,并不回答。薛姨妈摇摇头,笑道“也许没有姐姐记得清楚呢!”
王夫人微微红了脸,不好理论。
探春看出了其中内涵,便说“咱们去看看父亲新栽的花儿,有一些已经冒了花苞了!”说罢,一左一右挽着王夫人和薛姨妈的手臂,往前走了,还向宝钗黛玉使了个眼色,示意跟上。
宝钗心里既有了规划,就抽出两天时间,仔细研究了扬州地区民间丝织业的相关情况。待自己大致计划好了,就想再与贾政商量商量。
虽然薛家许多管事对丝织业都很内行,只是宝钗为求稳妥,想看看贾政的意见。
贾政听罢,也很赞赏,便道“的确应该如此,虽说只要守好本有的家业,你们家便没什么可担心的。只是我知道你志向远大,肯定不满足于眼前的一点产业。再谋其他的行业也是很好的。”
宝钗听了,心里也欢喜,就为贾政倒了杯茶,待他的下文。
贾政又说“按理来说,你们家本来就是主管宫廷织品供应的,如今虽然不为宫里做事了,之前那些管事们对此事也是得心应手,再进入这个行业,自然比较轻松。”
“只是我想,如今的丝织业已有不少官家产业与民间产业,产出的丝织物想必已足量了。你若想做这个生意,可想好自己有何优势呢?”贾政问道。
宝钗听罢,点点头,便道“姨夫说得在理,我也考虑过这个。”
想了想,又继续说“我的想法是,主做两类货物,一种越精致越华丽越好,并不为赚钱,是为打出名号,如何打出名号的方法我也考虑好了。另一种便是面向平民百姓,做得适合干活时穿,又要结实耐穿又要价廉物美,这是我主要想做的。”
宝钗说罢,看贾政神情中很是赞同,又道“另一种,我想试着做一些洋人喜欢的品类,这不一定能做得好,只是一种尝试。”宝钗说完,静待贾政反应。
虽然宝钗所说的,贾政也都想到了。就如之前京郊的炭窑,贾政所做的商业安排与宝钗方才所说,大致相同。只是他能想到宝钗所说的这些,是因为他受过现代教育,而宝钗却没有。
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宝钗能想到开发更多消费群体,并且扩展销路,将产品销售到国外。无论成功与否,这种周全的考虑与大胆的创新,本身就很值得夸赞。
足以见得,宝钗是个目光长远,眼界开阔的人。
贾政笑笑,便说道,“你说得很对,我再没有什么要说的。你若做好决定了,需要打点各处官员,只需告诉我。其他的,我也帮不到你了。”
宝钗也笑“姨夫总是自谦,我对洋人一无所知,姨夫似乎很是了解呢!若真要做这个生意,更少不了姨夫的指点。”
贾政难得有些不好意思,便说“你看过那本书了?”贾政所说,便是黛玉生辰那日,他送给黛玉的礼物。
宝钗点点头,她们姐妹几个都看过了,很是惊叹贾政写的故事。其实贾政只是凭借记忆,写了几篇莎士比亚的故事。
贾政笑笑,便道“了解国外的人很多,只是你们并没有发现,若真要做生意的话,还是要找一些熟悉语言,并去过那里的人才好。我也只是道听途说罢了。”
正值农耕时节,白鹿书院的晏乐先生与青崖书院的时清先生商议后,决定带着两所书院的学生,同去周边乡村了解农户生活。
因为先前有过救灾的经历,钗黛姐妹四个并无丝毫不习惯的。到了农户家里,也很是自如。晏乐先生便更对她们欣赏几分了。
“宝玉,你不好好跟在时先生后面,跑来这里做什么?”黛玉打趣宝玉道。
宝玉却笑“我们书院统共三四个人,何必与你们分得那么开,大家穿插着走,既认识更多同学,又能说说笑笑,岂不更好?”
“再说了,时先生不也是老要跟在晏先生身旁吗?”宝玉手指了指时清,笑道。
姐妹几个顺着看过去,果然是晏乐正与时清说笑。二人也不知道说些什么,看起来却很有趣。
两位先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yd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