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小说网
《北宋女子创业记》

26. 第二十六章

中餐讲究五味调和,所谓五味便是酸、甜、苦、辛(辣)、咸。以此五味为基础再拓展出各种复合型口味,多层次口味,令人的味觉达到前所未有的美妙享受。而这五味中甜和咸是受众最广,也是人最需要的两种调味。

作为美味的核心,咸是最不可或缺的一味调料,宋朝人的咸味来源主要是盐和酱。酱在宋朝之前就已经出现,跟后来的酱油不同的是,最早的酱出现在西周时期,是用肉类、鱼发酵而成的“醢(音hai)”,或在酿造时加入动物血液制成的“醓(音tan)”。“醢”和“醓”跟现代的鱼露制作过程非常相似,是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品,普通老百姓是吃不起的。【注1】

而历史上第一次对酱油有记载,便是在北宋。苏东坡在《格物粗谈·韵藉》中说:“金笺及扇面误字,以酽醋或酱油用新笔蘸洗,或灯芯揩之即去。”【注1】

既然市面上还没有真正的酱油售卖,那么王文茵就决定抢占这个先机,用古法酿造出历史上第一缸酱油来。

前几日王文茵将大豆与小麦粉混合后置于温暖的环境里,阿萍几乎每日都去观察这些大豆的变化,今日她兴冲冲跑来告诉王文茵,大豆表面已经被一层“青苔”包裹了。

王文茵便过去仔细检查大豆表面那层草绿色毛茸茸的酱油曲霉,这是促使大豆继续发酵形成酱油胚的关键所在。

“这不叫‘青苔’,这叫酱油曲霉。”

尽管王文茵已经教过她,但阿萍总也记不住这个奇怪的名字。

“看起来像是发霉长毛了。”阿萍皱皱眉:“发了霉的东西吃了会呕吐拉肚子,还会死人呢。”

王文茵给阿萍科普:“自然界有很多种霉菌,有的霉菌是‘好’的,有的霉菌是‘坏’的。发霉长出来的毛,其实就是菌丝,不同霉菌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比如草绿色、白色、灰色、褐色、红色和黄色。”【注2】

“好的霉菌不但可以酿造食品,还能治病救人。像根霉、毛霉、曲霉分泌的淀粉酶可以把大米、小麦、大豆中的淀粉转化成糖,根霉在糖化的同时还能发酵产生酒精,酿酒用的酒曲里就有根霉。”【注2】

“米曲霉、红曲霉、黑曲霉也都是酿酒常用的霉菌,酱油曲霉和米曲霉还能将豆类通过微生物发酵成各种酱和酱油。毛霉就更有意思了,它能产生蛋白酶,将大豆里的蛋白分解发酵后制成豆腐乳。此外还有能将牛乳制成酸牛乳的乳酸菌也是一种益生菌,就连你最喜欢的醋也是用曲霉菌发酵酿造而成的。”【注2】

“而治病救人用的青霉素则是从青霉菌中提炼出来的抗生素,不过这个咱们现在的技术做不了,就不用考虑了。当然也有‘坏’的霉菌,就是你说的那种食物上发霉后产生的黄曲霉毒素,这种霉菌是有毒的,吃下去不但会拉肚子呕吐,还会要了人的命。总之,霉菌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关键看咱们怎么用了。”【注2】

阿萍用一种崇拜的目光仰视着王文茵,“小娘子,你懂的学问可真多!”

王文茵用指头轻弹阿萍的额头,“所以我让你平日里有时间便读点书,这些都是从书上学来的。前朝的真宗皇帝不都说了嘛,‘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

阿萍讪笑:“我保证以后念书再也不犯困了,我要跟小娘子一样学问多多。”

“孺子可教也。”王文茵指着发霉的大豆道:“咱们这便开始酿造酱油吧。”

她指挥阿萍净手后将表面包裹着酱油曲霉的大豆放入干净的缸内,再加入事先准备好的海盐水与大豆搅拌均匀,随后在陶缸上面扣个盖子,放置在后院的角落里。【注3】

“这古法酿造酱油的核心环节便是露天晾晒。”王文茵道。

“需晾晒几日?”阿萍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几日?”王文茵摇头:“起码得晾晒个半年至一年方能酿造出色泽浓郁的酱油来。”

阿萍惊讶地张大了嘴:“要这么久啊!”

王文茵点点头,倾囊相授:“酱油缸放置在院子里经过几个月的日晒,让大豆自然发酵,在此期间每日必须翻搅酱油缸内的豆酱,让大豆能充分均匀发酵,经过长达数月的日晒和夜露,深亮香醇的酱胚便成熟了。”【注3】

“此时需加入山泉水再回浸一日,翌日方可将发酵完成的酱油汁用纱布过滤出来。到这一步酱油尚未完成,还须将过滤的酱油暴晒提纯,随后倒入锅内熬煮沸腾,令酱油停止发酵后再放入经过蒸煮消毒的罐子内,手工酿造的酱油才算真的完成了。过滤后的豆酱不要扔掉,可以保存起来调制其他酱料,或炒菜时用。”【注3】

阿萍很是发愁:“小娘子,我怕自己记不住这许多步骤咋整?嗐,早知道就应该听小娘子的话好好习字,用笔记下来多好。”

“跟着做一次就记住了,当然念书习字也不能偷懒。”

阿萍举手发誓:“若是我再偷懒不上进就罚我永远吃不饱饭!”

嚯,这誓言可够重的,王文茵拍拍阿萍的胳膊:“别咒自己,小心天上的神明听见。”

阿萍吓得一哆嗦,扑通朝天跪倒,双手合十向神明讨饶。

王文茵从不把小孩子随口发的毒誓放在心上,阿萍虽然比她年长,但也还是孩子,且自己已在太虚幻境中游历过一世,早已不再是孩童心态,见自己一句玩笑话就把阿萍吓得不轻,不免有些愧疚,便安慰她:“不必担心,神明很忙的,顾不上那么多琐事。”

阿萍将信将疑,为了破除她的迷信思想,王文茵提出晚上给大家做花卷吃,正好前两天用干米线跟村里的农户换了一石小麦粉。

宋朝人把各种用蒸煮方式弄熟的主食称为“蒸作从食”。【注4】

宋朝的“蒸作从食”花样繁多,有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ydxs8.cc】

上一章 目录 停更举报 下一章
小说推荐: 半生不熟 小领主 还爱他! 反派不想从良 非职业NPC[无限] 病美人和杀猪刀 灵卡学院 迷津蝴蝶 大宋市井人家 少女的野犬 和嫡姐换亲以后 在O与A中反复横跳 开局为神子献上名为“爱”的诅咒 从鱼 吃瓜吃到自己死讯 还有这种好事儿?[快穿] 跟全网黑亲弟在综艺摆烂爆红 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 拆迁村暴富日常[九零] 风月无情道 强者是怎样炼成的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姐姐好凶[七零] 肉骨樊笼 动物世界四处流传我的传说[快穿] 草原牧医[六零] 龙凤猪旅行团 生活玩家,但战力爆表 大瑛弟国
返回顶部